2月13日,清城区源潭镇组织辖区大学生开展新春“雁归”活动,助力源潭“绿美”工作和非遗文化宣传推广,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成长,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“植”此青绿,赋能非遗。活动首站,“雁归”青年们到达源潭镇大连大㘵村广场,助力大㘵村“四小园”建设,同时开展植绿护绿行动。大家分工协作,种植姜和艾草,并且为绿植除草、清杂、浇水,以双手守护家乡的绿意盎然。本次种植的姜和艾草不仅是绿化景观的一部分,也是源潭非遗工作室产品制作的重要原材料。艾草可用于制作传统香囊、药包,生姜则融入手工艺品创作中,让绿意与非遗紧密相连。
“雁归”青年种植姜和艾草。黄玉熹 摄
非遗传承,松果添彩。随后,“雁归”青年们参观源潭非遗工作室,开启了一场非遗文化探索之旅。“返家乡”大学生化身讲解员,在非遗工作室里,为大学生们详细讲解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、制作灵感和独特工艺。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传统的民俗物件,每一样都承载着源潭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青年们还化身“自然使者”,到松树林捡拾松果,将这些天然素材赠予源潭非遗工作室,为传统手工艺注入生态之美。
“返家乡”大学生化身讲解员,为大学生讲解作品。黄玉熹 摄
青年座谈,共话未来。活动尾声,青年座谈会上大家畅谈实践感悟,围绕乡村振兴、非遗创新等话题建言献策,凝聚起建设家乡的青春智慧。现场还特别准备了清远“五大百亿”农产品美食——盐焗清远鸡、英红九号奶茶、西牛麻竹笋酱,以及源潭非遗美食窝仔粉,让青年们在品尝家乡风味的同时,感受清远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的硕果,进一步激发扎根乡土、反哺家乡的热情。
本次活动让青年们深入了解了源潭的文化底蕴与生态魅力,更点燃了他们投身家乡建设的使命感。未来,源潭镇将继续搭建平台,号召更多青年学子“雁归”故里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。